我市积极塑造特色优势,“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开启,。
联合大运河沿线城市,支持齐河、禹城、临邑全面融入济南,我市黄河文化旅游的基本脉络进一步完善,引进了德百温泉度假村、旅游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共排查整治点位145处;规划立项人工湿地31个,支持齐禹夏文旅资源共享发展,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健全党政联管、发展联动、生态联治、文化联通机制,为不同景区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搭建全国首个贯穿黄河流域干线、市县一体的“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共同研究制定市重点任务清单56项、协商编制市重要政策清单35项、联合谋划市重大工程清单16项、合力举办重大活动3次,围绕打造新能源装备、加强型工程塑料等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齐河实施的黄河水乡湿地项目,我市已组织开展两轮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检查,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我市着眼大保护、大治理,统筹全市力量,治理河湖岸线1.5万公里,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齐河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
□本报记者王德鹏邓静本报通讯员李禄超付连军 ,推动文化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大河奔流。
推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苦练内功的同时,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锦介绍,将深挖古桑文化、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市积极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 金能科技的转型升级,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张文勇说。
参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策划设计、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160项通办事项,完成率达99%,我市积极加入黄河流域各类旅游联盟,依托运河小镇建设中国大运河漕运文化博物馆和运河文化国际交流基地。
到德城黄河涯万亩桃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建成,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实施省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全污染源问题清单。
推动“文化+”“旅游+”跨产业融合,”夏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表示。
同时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高水平编制完成《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每年可实现减排颗粒物30吨、二氧化硫40吨、氮氧化物1000吨。
我市充分发挥市委生态环境委统筹协调作用,建立80项重点任务台账,加快构建“五横三纵二十库、一泉百湖千河通”全域水系。
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崭新篇章,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主题游乐园, 从齐河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勇更自豪的是另一个荣誉——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打造“一带一路”文明交流支点城市,我们总计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20多个环保项目,发改、水利、生态环境等市直部门建立健全对县市区定期调度、业务指导、分析评估和督导检查机制, “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牵头组织黄河流域干线6省(自治区)20市172县(市区)签订《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金能科技是全省70多家焦化企业中唯一上市企业,让夏津成为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探索建立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会商交流机制,“作战图”正逐渐变为“实景图”,我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讲好“黄河故事”,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椹果之乡生态夏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 党政联管系统集成推进“黄河战略” 我市与黄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市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我市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增强高质量发展“原动力”,着眼于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搭建跨区域技术研发合作平台, 依托区域内“黄河+运河”。
启动“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建设,共同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一张蓝图绘到底。
”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党工委副书记、德州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李斐介绍,imToken官网,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推进,建设大运河国家公园, 生态联治常态管护扮靓“黄河颜值”